近日,原平市法成学校幼儿园家长代表把一面镌刻着“德艺双馨传薪火,知行并重育良师”的锦旗郑重交到忻州师范学院。这不仅是对教育系24学前5班白煜靖、24学前6班申凡两位支教同学的肯定,更是对我校“强师报国”支教事业最温暖的回响。

“7个孩子,4个留守,1份沉甸甸的托付。”法成学校幼儿园位于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,全园仅有7名幼儿,其中4名是常年见不到父母的留守儿童。情感缺位、语言滞后、精细动作发展迟缓……一张张本该灿烂的笑脸,写满了“留守”的印记。“孩子交给我们,就不能让他们再‘留守’。”这是实习支教管理部在派遣白煜靖、申凡时立下的军令状,也是忻师人向乡村教育许下的承诺。

“把课堂搬进田野,把童年还给童年。”短短一个学期,两位同学交出了怎样的答卷?她们用泡沫箱盘活“微型植物园”,让种子发芽的过程成为最直观的生命教育;她们把废旧塑料瓶改造成五彩沙锤,把律动课开成“田野音乐会”;她们创新出“大手拉小手”混龄互助模式,让大孩子学会照顾,小孩子学会信任;她们将语言课搬到田埂,把美术课画在夕阳下,祖辈口口相传的村庄故事被稚嫩的画笔定格……当沉默寡言的孩子第一次主动举手,当怯生生的眼睛第一次闪闪发亮,我们知道:留守,不再等于“留白”。当7名孩子跑向支教老师的那一刻,我们知道:所有翻山越岭的奔赴,终将化作孩子们奔向未来的脚步。


从“下得去”到“教得好”,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整座忻师的托举。学前教育专业把《乡村幼儿园环境创设》《留守儿童心理关怀》列为支教前必训模块;教育系、实习支教管理部联合制定“1+1”导师制,校内导师线上跟踪,园所导师现场指导。实习支教管理部统筹捐赠活动,长期不间断的向乡村学校输送玩教具、绘本、教师指导手册……做到了“孩子缺什么,我们补什么”。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出征仪式,我们把“忻师精神”讲成故事、拍成短片、写进誓词,让“爱党爱国、心忧天下”成为每一位支教生的底色。
致未来支教生:你们在哪里,忻师的灯就亮到哪里。实习支教管理部将在今年9月派出第57批师范生开展实习支教工作,我们期待:你们把课程做成孩子仰望星空的梯子;把陪伴写成留守儿童写给未来自己的信;把忻师“强师报国”的接力棒一棒棒传下去!
支教出征,亦是精神远行。我们坚信:当一批批忻师学子把青春写进黄土地,把情怀种进孩子心田,那些曾被标记为“留守”的名字,终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;而我们的支教火炬,也必将在接续奋斗中燃成燎原之势,照亮中国基础教育更辽阔的未来!